发布日期:2025-05-30 11:13:39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520
5月29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红石榴青年驿站的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来自不同民族的20余名同学齐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习所,共同参与“非遗粽香飘校园 石榴花开映团结”端午节香包制作活动,以指尖技艺传递民族团结情谊,共庆端午佳节。
巧手织就同心结 非遗传承显真情。在活动开始之前,学院团总支书记马铮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了端午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活动中,汉服工坊的负责学生担任“非遗小导师”,带领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徐州香包的传统制作工艺。从穿针引线到填充艾草,从缝制到点缀流苏,同学们在协作中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细腻与匠心。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藏族同学扎西多吉感慨:“第一次亲手制作粽子香包,既体验了端午习俗,更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汉族学生李润宇则表示:“教伙伴们缝香包的过程,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不分彼此。”通过非遗技艺的共学共践,不同民族学生的心越贴越近。
线上传非遗粽香 石榴结同心之花。为扩大活动影响力,红石榴青年驿站创新采用“互联网+非遗”模式。志愿者们将亲手制作的40余枚香包通过工商管理学院公众号发起“ 巧手缝香囊·商院传浓情”互动活动,学生转发推文并集满30个赞即可获赠香包。活动不仅让非遗技艺跨越时空走进校园,更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起民族交流的桥梁。
石榴花开别样红 青春共筑同心圆。端午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此次活动中,红石榴青年驿站以非遗为纽带,以香包为载体,不仅让各族青年学生在协作中增进情感,更以实践诠释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马铮老师在活动总结中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团结,青年学子要以非遗传承为切口,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这场非遗与民族共融的双向奔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亦是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未来,学院将以传统文化为媒、志愿服务为桥,依托 “红石榴” 青年驿站工作品牌,在非遗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于青春实践中培育时代新人,推动 “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密相拥” 的理念在校园扎根。





一审:工商管理学院 辛 颖
二审:工商管理学院 高 成
三审:工商管理学院 安 莹